为什么 MySQL InnoDB 存储引擎底层数据结构选用 B+ 树而不是 B 树?
树的演进过程
二叉查找树(BST)
特点
- 任意节点左子树不为空,则左子树的值均小于根节点的值;
- 任意节点右子树不为空,则右子树的值均大于根节点的值;
- 任意节点的左右子树也分别是二叉查找树;
- 没有键值相等的节点。
局限
解决了排序的基本问题,比普通树查找更快,查找、插入、删除的时间复杂度为O(logN)。但是由于无法保证平衡,可能退化为链表。
平衡二叉树(自平衡二叉查找树,AVL)
特点
AVL树是带有平衡条件的二叉查找树,一般是用平衡因子差值判断是否平衡并通过旋转来实现平衡,左右子树树高不超过1,和红黑树相比,它是严格的平衡二叉树,平衡条件必须满足(所有节点的左右子树高度差不超过1)。
不管是执行插入还是删除操作,只要不满足上面的条件,就要通过旋转来保持平衡。
局限
由于维护这种高度平衡所付出的代价比从中获得的效率收益还大(旋转操作效率太低),故而实际的应用不多,更多的地方是用追求局部而不是非常严格整体平衡的红黑树。当然,如果应用场景中对插入删除不频繁,只是对查找要求较高,那么AVL还是较优于红黑树。
红黑树
特点
一种二叉查找树,但在每个节点增加一个存储位表示节点的颜色,可以是red或black。通过对任何一条从根到叶子的路径上各个节点着色的方式的限制,红黑树确保没有一条路径会比其它路径长出两倍。它是一种弱平衡二叉树(由于是若平衡,可以推出,相同的节点情况下,AVL树的高度低于红黑树),相对于要求严格的AVL树来说,它的旋转次数变少,所以对于搜索、插入、删除操作多的情况下,我们就用红黑树。
- 每个节点非红即黑;
- 根节点是黑的;
- 每个叶节点(叶节点即树尾端NULL指针或NULL节点)都是黑的;
- 如果一个节点是红的,那么它的两儿子都是黑的;
- 对于任意节点而言,其到叶子点树NULL指针的每条路径都包含相同数目的黑节点;
- 每条路径都包含相同的黑节点。
局限
通过舍弃严格的平衡和引入红黑节点,解决了AVL旋转效率过低的问题。但是在磁盘等场景下,树仍然太高,IO次数太多。
B类树的诞生
MySQL中的数据一般是放在磁盘中的,读取数据的时候肯定会有访问磁盘的操作,磁盘中有两个机械运动的部分,分别是盘片旋转和磁臂移动。
盘片旋转就是市面上所提到的多少转每分钟,而磁盘移动则是在盘片旋转到指定位置以后,移动磁臂后开始进行数据的读写。
这里就存在一个定位到磁盘中的块的过程,而定位是磁盘的存取中花费时间比较大的一块,毕竟机械运动花费的时候要远远大于电子运动的时间。当大规模数据存储到磁盘中的时候,显然定位是一个非常花费时间的过程,基于此进行优化的B类树就诞生了,提高磁盘读取时定位的效率。
为什么B类树可以进行优化呢?我们可以根据B类树的特点,构造一个多阶的B类树,然后在尽量多的在结点上存储相关的信息,保证层数尽量的少,以便后面我们可以更快的找到信息,磁盘的I/O操作也少一些,而且B类树是平衡树,每个结点到叶子结点的高度都是相同,这也保证了每个查询是稳定的。
B/B+树是为了磁盘或其它存储设备而设计的一种平衡多路查找树(相对于二叉树,B树每个内节点有多个分支),与红黑树相比,在相同的的节点的情况下,一颗B/B+树的高度远远小于红黑树的高度。B/B+树上操作的时间通常由存取磁盘的时间和CPU计算时间这两部分构成,而CPU的速度非常快,所以B树的操作效率取决于访问磁盘的次数,关键字总数相同的情况下B树的高度越小,磁盘I/O所花的时间越少。
B类树
B树
- 定义任意非叶子结点最多只有M个儿子,且M>2;
- 根结点的儿子数为[2, M];
- 除根结点以外的非叶子结点的儿子数为[M/2, M];
- 每个结点存放至少M/2-1(取上整)和至多M-1个关键字;(至少2个关键字)
- 非叶子结点的关键字个数=指向儿子的指针个数-1;
- 非叶子结点的关键字:K[1], K[2], …, K[M-1],且K[i] < K[i+1];
- 非叶子结点的指针:P[1], P[2], …, P[M];其中P[1]指向关键字小于K[1]的子树,P[M]指向关键字大于K[M-1]的子树,其它P[i]指向关键字属于(K[i-1], K[i])的子树;
- 所有叶子结点位于同一层。
B+树
B+树是应文件系统所需而产生的一种B树的变形树(文件的目录一级一级索引,只有最底层的叶子节点(文件)保存数据)非叶子节点只保存索引,不保存实际的数据,数据都保存在叶子节点中。以下是B+树有而B树没有的特点:
- 非叶子节点的子树指针与关键字个数相同;
- 非叶子节点的子树指针p[i],指向关键字值属于[k[i],k[i+1]]的子树。(B树是开区间,也就是说B树不允许关键字重复,B+树允许重复);
- 为所有叶子节点增加一个链指针;
- 所有关键字都在叶子节点出现(稠密索引)(且链表中的关键字恰好是有序的);
- 非叶子节点相当于是叶子节点的索引(稀疏索引),叶子节点相当于是存储(关键字)数据的数据层;
- 更适合于文件系统;
为什么InnoDB选用B+树
磁盘读写代价更低
B树的每个结点都存储了key和data,B+树的data存储在叶子节点上。节点不存储data,这样一个节点就可以存储更多的key,使得树更矮,所以IO操作次数更少。
树高度越小,I/O次数越少。 为什么是B+树而不是B树呢,因为它内节点不存储data,这样一个节点就可以存储更多的key。
查询速度更稳定
B+所有关键字数据地址都存在叶子节点上,任何关键字的查找必须走一条从根结点到叶子结点的路。所有关键字查询的路径长度相同,导致每一个数据的查询效率相当,查询速度要比B树更稳定。
数据天然具备排序功能,便于区间查找和搜索
B+树所有的叶子节点数据构成了一个有序链表,在查询大小区间的数据时候更方便,数据紧密性很高,缓存的命中率也会比B树高。
全节点遍历更快
B+树遍历整棵树只需要遍历所有的叶子节点即可,而不需要像B树一样需要对每一层进行遍历,这有利于数据库做全表扫描。
B树在提高了IO性能的同时并没有解决元素遍历的效率低下问题,正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,B+树应运而生。B+树只需要去遍历叶子节点就可以实现整棵树的遍历。而且在数据库中基于范围的查询是非常频繁的,而B树不支持这样的操作或者说效率太低。